中华乡愁第一酒

2023-01-17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

汾酒引力波之十八

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有两个强大王朝的兴衰直接与山西有关。一个是唐朝,一个是明朝。

唐朝是一座“文化丰碑”,是中国首次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伟大时代,是中国人的一个梦。山西是这个梦的生发地,至今留下了海外数百万“唐人”的乡愁。

明朝是一座“资本丰碑”,是中国人首次站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前沿领先西方资本主义。山西的商人推动了这场资本盛会,并因“史上最大规模人口迁徙”拯救了大明王朝。山西留下了全国3亿人“洪洞大槐树”的乡愁。 

IMG_258

IMG_259

(图一:盛唐时期“万国来潮”的场景。图二: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车间)

先说唐朝。唐朝之前,外国人对中国没有固定的称谓,有时称“秦”或“汉”。唐朝以后,外国人称中国为“唐”,称中国人为“唐人”,汉字为“唐字”,语言为“唐话”,中国货为“唐货”,中国船为“唐舶”,中国衣为“唐装”。中国人留居海外不归称“住蕃”,外国人留居中国不归称“住唐”。

时至今日,遍及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的6700万海外华人华侨,在国外的聚集地依然叫“唐人街”。老一辈的华侨仍喜欢自称“唐人”,称中国为“唐山”。

很多人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复兴到唐朝时期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然而,如此辉煌的大唐王朝,居然与山西的一座祠、甚至与山西的一瓶酒有关,这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心生很多感慨。

公元617年,世袭唐国公爵位的李渊,在晋阳(今太原)城起兵反隋,拉开了大唐的序幕。

《新唐书》记载:“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世民阴与裴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过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

意思是,李世民与裴寂密谋,逼李渊举义反隋。裴寂在晋阳宫内用当时最有名的杏花村汾酒设宴邀请李渊,劝他起兵。李渊父子于大业十三年5月14日发动了“晋阳宫之变”。

大战之前,李渊父子到太原南20公里的晋祠祭拜盟誓。为什么到晋祠祭拜呢?这里有“大唐”国号的龙脉。

三皇五帝时,尧13岁封于陶山西襄汾陶氐村,15岁改封于唐地山西太原,20岁定都平阳(山西临汾)。到了周朝,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于唐尧故地,其国初名为唐,史称唐叔虞。后来,唐叔虞的后人将治所迁往晋水一代(今山西太原),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由来。

晋祠原来叫唐叔虞祠,后改为晋王祠(注:1953年郭沫若建议改为晋祠,额匾“晋祠”即郭老的墨宝)。

李渊曾对儿子李世民吐露心迹:“太原是唐尧的封地,是我们真正的祖籍,这是上天的授意。”因此,李渊父子到晋祠盟誓,大有深意。

李渊父子在晋祠用最好的陈年汾酒(汾州干和酒),祭祀天地和祖先。李世民手执汾酒,高诵檄文,为将士们壮行。

IMG_263

(太原晋祠李渊、李世民父子起义反隋的群雕)

从此,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最为闪耀的大唐王朝在山西发端,太原成为了唐王朝的“龙兴之地”。汾酒也成为了唐朝发迹的动力起点和催化剂,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见证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史料记载,李渊和李世民皆好饮,且重乡情。夺得天下后,李世民多次公开说太原是他的故乡祖籍。在李世民影响下,唐朝政务用酒基本上都是山西汾酒。汾酒传入唐朝三都——长安、洛阳、晋阳后,遂成为了宫廷贡酒,宴请各国使团。

626-649年李世民在位期间,经常回太原用山西汾酒宴请老乡故友,并以“汉高祖思故乡丰沛,晋皇思念故乡温县”作比,把太原视为故乡,留下“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复少小游观,诚所不忘”的感言,对太原常是“引领北望,感慕兼深”。

历史用一场场酒局和一杯杯汾酒,真实记录了一代帝王的风云际会,以及乡思乡愁的心迹情怀。杀伐决断、刚烈果敢的背后,亦展现了大唐帝王的人性另一面。 

IMG_264

IMG_265

(图一:唐太宗用干和汾酒设宴群臣的场景。图二:现场题写《晋祠之铭并序》)

贞观二十年646年春节前夕,唐太宗率群臣再次来到山西,游太原晋祠,用汾酒设宴群臣,守岁迎新。故地重游,回首往事,李世民趁酒兴欣然提笔,写下了著名的《晋祠之铭并序》,命人刻制成碑,首开我国行书入碑的先河,这成为了山西汾酒与帝王书法真实典故的见证。

其实,深究历史,山西能成为古代“华夏文明高峰——唐朝”的龙兴之地,绝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

5000年前,山西便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圣贤帝王的都所。伏羲、风后、女娲、神农、嫘祖、祝融、共工、彭祖、尧、舜、禹、丹朱、皋陶、后稷、伯益等——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三皇五帝的足迹身影和文明的斑斑记忆。这里有诞生“文明型王朝”的根祖血脉和能量场。

当然,这里常常也是“中华乡愁”的伊甸园和原发地。

这个伊甸园,在明朝得到了全国性的广范认可和渗透传播。

《明史》记载:元末明初,战争频仍,灾荒爆发,瘟疫肆虐,河堤决口,起义迭起,人口大量急剧减少。华北、华中,华南土地荒凉,无人耕种,多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此时,河南、河北(含今天的北京天津)的人口加起来不到400万,而山西省却是个例外,因为有太行山和黄河的庇护,表里河山,成了避难所,一没战乱,二没灾荒,一个省人口就达到了403万。这里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景象。

这造就了明朝期间山西农业的稳定、商业的活跃和手工业的兴盛。正是在这个时候,以山西杏花村为集散点的山西汾酒(汾州白烧、羊羔酒、干和酒、竹叶青酒、太原桑落酒)大力发展了起来,并以商业为手段,开始技术输出、设点售卖、口碑传播,赢得了“烧酒之中至狠者”和“南茶北汾”的称号。   

IMG_267

(因地理优越,明朝时相对安定繁华的山西三镇图: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山西酿酒得以发展)

1373-1417年(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为解决地区人口失衡,挽救大明时局的维艰,山西省上演了一场长达50年之久的“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这也成为了山西汾酒真正全国化的开端。

《明实录》记载:50年内,先后共计从山西往外移民18次。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在30个省,2217个县、市,有881个姓氏从大槐树迁出,共计移民超过200万。

IMG_269

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

山西对明朝的贡献可见一斑,以一省之力撒播了王朝延续的种子。

有人曾算过,2021年全国前十大姓中,起源于山西的有4个(王、张、杨、赵)。目前,山西人在全国(世界)的后裔后代应该超过3亿人。

也就是说,全世界3亿人的根祖血脉来自山西——这片被司马迁称为“三河在天下之中”(河内、河南与河东,并称为“三河”)的土地。

因此,数百年来“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并留下了妇孺皆知的“啊,原来是山西老乡!”和同姓套近乎用的“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俗语(注:现在应是“六百年前是一家”)。

这是何等强大的一种人口洪流、根祖力量和乡愁情怀!

在这种强大的迁徙洪流和根祖文化中,600年来,山西汾酒因为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播,无疑成为了“中华乡愁”的最佳载体和媒介担当,被誉为了“中华乡愁第一酒”。

其实,从唐朝到明朝,只是两个文化截面。我们对“根祖山西”和“中华乡愁”的窥探才刚刚触到皮毛。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钱文忠曾说:“我曾经有一个梦,就是走遍山西。我看了家谱上记载,我们家是从山西迁过去的,我很荣幸。”

像钱文忠这样“老家山西”的名人非常多。

IMG_270IMG_271

(图一:钱文忠。图二:王志纲)

“打开中国大门的密匙,不在繁华的北上广深,而是藏在看似无足轻重的山西。”

说这话的人叫王志纲,来自贵州,曾供职新华社,因写《中国走势采访录》等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被请进中南海汇报。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起源于山西。……

600年前,山西人的祖先,食山西面、饮山西酒、喝山西醋长大;600年后,其3亿山西后人,尽管天各一方,行走世界,但他们依然为“中华之根”开枝散叶。

有人说,他们骨子里的“中华乡愁”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的不经意间,被一杯清香甘洌的山西酒激活……

(来源:智度名酒评论)

(供稿:济南智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