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十四五”来了,华熙生物这类企业如何拥抱新万亿产业

2022-05-13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

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创新驱动、合成生物、生物资源、生物安全”等成为此次规划关键词。

作为我国生物经济的主要创新主体,生物科技、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相关企业迎来重要发展契机。

合成生物迎来政策倾斜

规划中多次提及“合成生物学”,覆盖医疗健康、食品消费等领域。规划指出,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种计算设计、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有序推动在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农业生产、物质合成、环境保护、能源供应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

合成生物学广义上指在系统生物学基础上,结合工程学、人工智能、大数据,采用高通量筛选、基因合成、编辑、网络调控等新技术,来“书写”新的生命体,或改变已有的生命体。

目前,合成生物学的主要落地场景为改造微生物,以生产具有高附加值、通过传统方法(动物提取、植物提取、化学合成)生产成本较高、碳排放较大或难以大量获得的产品。据中信证券预计,2020-2025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将保持22.5的高年均复合增速,至2025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合成生物领域,包括华东医药、浙江医药、华熙生物等。

其中,华熙生物已将合成生物作为其研发战略重要方向,并于2021年进行了重点布局。其建设的“山东省生物活性物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已获得山东省科技厅认定;“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已落户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并即将投入使用;合成生物学研发团队已初步组建完成、技术平台已搭建完成,并已经通过合成生物平台完成胶原蛋白、5-ALA、NMN、人乳寡糖、硫酸软骨素、肝素等物质的产业转化。此外,华熙生物还与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了合成生物相关领域的研发共创与合作。

据华熙生物生物活性物研发管理总监王瑞妍介绍,目前华熙生物已经组建了一套从DNA设计、DNA合成创制到产业转化,实现生产和应用的全套研发体系,该研发体系可以实现一个物质从设计再到创制仅用 6-12个月的生命周期。此外,公司采用open innovation(开放创新)的研发模式,既有自己的研发内核,又有外脑参与,已经拥有超过20个国内外创新联合中心;且公司的青年研发团队囊括了国际领先的合成生物学人才,覆盖从DNA合成、DNA设置到路径改造、生产制造、转化,以及应用开发全流程。而在布局上,华熙生物已经布局近100个生物活性物,并搭建了未来3-5年的生物活性物战略技术库,涵盖300余个物质。

“合成生物学代表未来科技的新方向。华熙生物作为一家生物科技驱动创新的企业,必须抓住契机,通过合成生物技术驱动下一代生物活性物领域的新应用。”王瑞妍表示。

“重组蛋白、人造蛋白”领域利好

在此次规划中,“重组蛋白、人造蛋白”也成为热词。

针对医疗健康领域,规划指出,要发展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推动抗体药物、重组蛋白、多肽、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药发展。针对农产品领域,规划强调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

重组蛋白行业是研发生产上游的重要细分领域。根据Frostamp;Sullivan分析预测,2020年国内重组蛋白市场规模达到145.4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7.7亿人民币,2020年至202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8.4。

而在人造蛋白方面,近年来涉及“人造蛋白”领域的上市公司已达数十家,不少上市公司早已开始布局。此前,我国也首次实现工业级批产人造蛋白质的重大突破,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

上文提及的生物科技公司“华熙生物”也同样聚焦“蛋白”类物质的研究及发展,其已经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取得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生产技术的进展。并于今年4月份宣布收购主要研究动物源胶原蛋白的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而康”)51的股权,正式进军胶原蛋白产业。

业内人士称,借助收购,华熙生物将成为同时掌握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及动物源胶原蛋白生产技术的公司,有望占领胶原蛋白行业领域制高点。同时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也将助力企业在胶原蛋白领域中实现更为深远的发展。

此次规划的出台,推动新一代生物经济迎来蓬勃发展。有机构预计,未来生物经济的产业规模将达40万亿元,成为中国经济下一个重要增长点。而面对如此可观的市场,作为主要参与者的生物企业,谁能够掌握创新的核心驱动,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谁才能够在生物经济的时代浪潮中实现发展,赢得未来。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