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开启“星空对话”-——宇航人引领沙棘产业再攀高峰
2023-04-12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次2022年 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随着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返回的,还有宇航人公司2000粒经过太空育种的中国沙棘种子。
据悉,这2000粒中国沙棘种子是由内蒙古宇航人公司精选提供,并于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行航天育种。近年来,宇航人公司高度重视种业尖端技术突破,大力支持和发展现代育种技术,这次的太空育种是宇航人公司的一次跨越性尝试,将为中国沙棘育种和沙棘产业带来突破性科学进展。
一、层层选拔的“天选之种”
航天育种,即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什么样的种子能拿到太空旅行的珍贵“船票”?航天器载荷资源宝贵,每一克都要发挥最大价值。因此,种子进入太空的门槛不低,只有那些遗传稳定性高、综合性状好的,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标准都通过的,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天选之种”。
沙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历经6500万年恶劣多变的自然环境,显示出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同时,沙棘原料本身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具有优良药物性的天然植物,其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沙棘黄酮、氨基酸等40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不论从生物适应性层面还是营养价值层面来看,沙棘都是非常适宜参与航天搭载育种实验的植物之一。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项目中的2000粒中国沙棘实验材料,是由内蒙古宇航人公司精选提供。这是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由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征集,向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申请,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遴选,最终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经由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审核批准后实施的。
二、太空育种经济效益高
当一粒种子进入浩瀚太空,会经历怎样的奇妙旅程?简单来说,航天育种就是让种子先“上天”再“入地”,经过筛选、杂交、鉴定等,最终形成新种质资源。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太空育种最大优势在于空间诱变材料的变异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制出高产、早熟、抗病等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创造广泛应用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航天生物总工程师赵辉介绍,以前想找到一个新的育种材料,可能要历时十年、二十年,甚至得翻山越岭寻找自然突变植株,而航天任务能在相对短时间里带回大量突变材料。航天诱变为育种家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基因源材料,为育种按下“快捷键”。
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太空育种的育成品种数量和推广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通过航天育种已筛选新材料1200多份,培育水稻、小麦、大豆、蔬菜等新品种260多个,年推广面积4000多万亩,累计种植面积1.5亿亩。据初步估算,航天搭载育种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
三、“上天入地”的沙棘种子
“上天”只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航天品种的后续培育以及走向市场还持续深入科学研究和实践。在太空中发生变异的植株,回到地面后还要经过严格筛选,以及数代的杂交、繁殖,才有可能得到优势明显、性状稳定的突变体系。历经短则三五年、长则十余年的筛选鉴定、优中选优,最终由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太空种子”才算得到认证。
此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的沙棘种子进入太空后,在太空失重环境和空间辐射环境下进行基因突变。当沙棘种子返回地球后,宇航人的沙棘育苗种植专家团队将对这2000粒沙棘种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不同的地域环境进行培育,筛选,对重组后的沙棘种子在耐寒、挂果率、营养成分含量、活性物质含量、抗病虫害、固氮、防风固沙等方面的表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专家组也将对沙棘新种质基因的表达特点、稳定性、有益成分及脂肪酸组成进行鉴定,对其生理特性和农艺性状进行田间分析,对新种质的利用价值做出总体评估。这不仅为沙棘航天育种带来严谨可靠的研究数据,同时也为宇航人沙棘产业创新发展带来卓越深远的意义。
太空逐梦,未来可期。宇航人在未来发展中将继续夯实基础,强化产业链,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沙棘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利用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沙棘资源,研制品质优先、质本纯真的健康产品,全力推动沙棘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