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线上文博会云论坛丨葛磊——新游牧文化开启内蒙古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0-09-02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

8月24日,以"繁荣文化产业,共筑亮丽北疆"为主题,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青旅联科(北京)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线上)博览交易会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论坛邀请众多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共同围绕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展开思想碰撞,出谋划策。再析内蒙古的文旅融合、跨界创新,深入探讨文旅产业发展新思路、新路径、新趋势。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葛磊以《新游牧文化开启内蒙古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做主题演讲。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

中青旅联科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葛磊作主题发言

葛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游客们更加注重健康和工作之余的释压。内蒙古幅员辽阔有独特的"自驾红利",兼具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红利"。经过市场分析,现在不缺少高品质的旅游者,而是缺少高品质的旅游资源,所以内蒙古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以下为葛磊分享全文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来,略做删减)

内蒙古旅游业的同仁,大家上午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因疫情原因,我觉得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焦虑感,我们文化旅游业在疫情当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于从业者来说的焦虑感不光是我们现在生意降低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每个人都不清楚,到底在疫情之后,旅游产业会不会回到从前,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各位,如果说还是按照传统的理念,传统的思维去准备疫情后的文化旅游产业,那么有可能是失效的。实际上疫情对整个文旅产业不光是一个短暂的冲击,它改变了我们的经济结构、我们的消费心理,以及每个人对于生存意义生命意义的一种认识。

所以,我先用几分钟的时间来谈一谈我对疫情之后的旅游业的一个看法。今后的两三年之内,中国旅游会整体处在一个孤岛效应里面,由于全球疫情防控,出境旅游入境旅游都会大幅减少。中国旅游业进入到经济的内循环,原来旅游会分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但是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中国的旅游主体会变成国内游。

第一,周边游。以城市为发散,我们通过自驾车通过高铁辐射周边,利用周末去旅行,这是最高频也是最大范围的一种旅游。

第二,城市游。很多的城市比如:杭州、西安、重庆、长沙,正在成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喜欢的网红城市,这些地区的交通非常便利,接待能力非常强,直接分流了景区的客群。

第三,长线游。无论如何,人们还是希望走向远方的,现在出不了国了,你会发现人们开始选择去新疆,去青海、去甘肃了,这些地方近期也火得一塌糊涂。事实证明人们还是有"诗和远方"的心里动机的,所以像内蒙古的阿拉善、呼伦贝尔是有非常大的机会和市场的。

那么疫情之后,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原来中国整体上是以观光游为主,但是因为疫情人们更加关注健康了,希望能够释放压力,能够舒缓身心,在多个社会调研里面,我们都会发现,人们除了多挣点钱给家庭安全感,锻炼好身体。更重要的一个心理动机就是意识到应该留点时间多陪陪家人。所以旅游的目的,除了现在"看什么"之外,更加关注是陪着爱人、父母、孩子怎样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旅行时光,这就是人们疫情之后的一种旅游心理动机。

疫情对旅游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但同时带来了若干的旅游红利,在这些红利里面最重要的有三点:

生态红利。亲近大自然的旅行本身就能让人们最好的舒缓身心。在疫情之后上了热搜的景区景点,就包括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因为草原给人们带来的想象就是天地开阔、纵横驰骋、能够让人们去释放身心和压力的。

2、自驾红利,大家发现没有?今年几乎所有的大旅行团没有了,人们坐大巴车的意愿降低了,那么今年很多的长线市场几乎是一边倒。有了一个新的趋势叫小团定制,比如两三家人一起租上两辆车,不参大团开始自驾旅行。自驾旅游已经变成中国旅游60以上的市场主体了,而这个趋势还在加速。人们在疫情之后开车旅行的意愿也增长了65。首先内蒙古在人们心里面就是一个适合开车游览的地方,我们如何在疫情之后构建一个对汽车友好的综合的旅游服务体系,这是值得内蒙古整个文旅行业去智力创造的地方。

3、市场转移红利。在过去15年间,中国的出境旅游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到去年我们已有1.6亿的出境旅游人次,3000亿美元将近2万亿人民币的海外消费,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在未来两三年这2万亿的消费,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有50还是会坚持旅游的消费,也就意味着每年有将近1万亿人民币的高品质的旅游消费,将在国内去找替代性的旅游目的地。

我们内蒙古准备好了吗?如果说还是用原来的火车团思维、大团的思维,零负团费的思维去来看待这群走遍世界的人,内蒙古的旅游业可能会错过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转型的大好机会。疫情后的旅游市场某种意义上并不缺高品质的旅游者,而是我们从业者有没有做好准备,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这是所有红利里面我认为最大的一个红利。

我经常想旅游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出走?大家发现没有,旅游产业的本质就是人在移动过程中的全链条消费。那么人为什么会出走呢?就说我们脚下的这片草原,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了生存,为了逐水草而居,会跟着猎物走,跟着羊群走。那个时代人们的出走是游牧,游牧让这里的人们获得更多更好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源,所以人们为了生存而出走,为了适应环境而出走。

我们中国有一条丝绸之路,内蒙古有一条万里茶道,在那个时代的出走,大家发现是为什么了吗?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人类之间的交流,通过贸易,通过生意促进彼此的竞争和发展。

那么到了今天人们为什么行走?其实今天互联网各种技术的进步,我们停留在一个房间里都可以很好的度过。人为什么还要出走?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当人们发现生命的尺度有限的时候,就希望在短暂的人生当中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来提升生命质量。还有就是某种意义上出走是为了逃离开现在快节奏城市里日常生活的焦虑、压力,能够找到一个放松下来的地方,能够让我们亲近大自然,让心灵回归,所以我叫它人类的新游牧时代。

那么,在这个游牧时代里面,内蒙古是人们非常向往的新游牧文化的旅游目的地。我们曾经给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做过一个调研,每一个到内蒙古来的游客其实都有一个向往叫"住蒙古包",但是你会发现住蒙古包的满意度是所有住宿类里满意度比较低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把"住蒙古包"仅仅理解为住了。

大家看,这样的蒙古包算是比较好的吧?这样的蒙古包产品都在路旁,离"滚滚的车轮"很近,而且没有让游客体验到草原的生活。外地游客来草原旅游时都有自己的想象。他们的想像里有牧歌、有羊群、有骏马,他们想象有穿着蒙古袍的女孩子,他们是到这里来享受另外一种生活的,但是今天内蒙古的蒙古包旅游产品,多数情况下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还有一些蒙古包住宿的产品像一个"矩阵",它太密集了没有让人们感觉到是住在草原上,举个例子比如马尔代夫的海景酒店,它每一个岛伸出来的酒店都会保证面朝大海。我们每一个在草原上建的房子或者是蒙古包都应该有"草景房"的概念。

最近我去了新巴尔虎右旗的一个牧场,是牧民自己经营的一个小型旅游住宿景点,我特别的感动,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深处,草原一望无际,有羊群,有驼队,有传统的蒙古包。游客来到这之后完全的沉浸在大自然中,能够看到传统游牧的场景,人们可以骑马、骑骆驼,人们可以去喂小羊,可以在挤牛奶。但是,仔细观察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他们毕竟是牧民在发展旅游,所以也有局限性。这里建起了小木屋,指示牌上写上了娱乐场,我跟牧场主讲:"人们到草原上不是像城市一样去KTV的,不是来娱乐的,你的牧场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就是保留了原生态的游牧文化"。我们找了一些国际的旅游专家,为这个牧场做了一个"标准",我们希望这个标准能够未来在内蒙古更多的牧场上去复制,叫做草原生态家庭牧场标准,我简单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对这个标准的理解是"以草原为基础,以游牧文化为中心,构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旅行方式"就是说让这个旅行方式构建在牧民的传统游牧生活的基础上。

有这样几个标准:

保持传统的游牧文化生活场景,包括以传统的蒙古包为主体,有三代人在这居住,有额吉、有孩子、有夫妻,才能感受他们之间的家庭关系和伦理关系。有草原五畜,有勒勒车。停车场不要靠蒙古包太近,因为当有一队车排在蒙古包门前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跟习惯的那个世界还是离得太近了,场景感非常重要。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标准。其实人们为什么要游牧?是为了让这片草原保持它的生机。这个是联合国的自然基金会参与制定的生态旅行标准,跟大家简单的做个分享。因为大部分牧场做不到给排水。第一可以打井水,但必须有卫生部门的检测,要有污水处理系统。牧民和游客一起创造叫无垃圾草原。要有健康的饮食本地食材,不要浪费,使用太阳能,要尽量的减少夜间照明,晚上去厕所,我们可以在路上做一盏一盏的星星灯,放路上就好了,不要把蒙古包照亮,能让人每天晚上都能望到星空。

第三,必要的基础设施。保持基本的舒适性,基本上满足3+1就可以了,第一、床单要是白色,要用专业洗涤剂清洗,因为高端游客他只会选择白色。第二、厕所可以是旱厕,现在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让旱厕没有异味的。保证厕所没有异味,能够热水淋浴,这是女士的一个基本需求。第三点,WiFi,不是必要的,如果有最好。第四,基于本土生活的体验设计,这个我不展开讲,因为大多数只要我们保持住了前面这几点我们都能做到,让人们去挤牛奶,去喂小羊,坐上勒勒车,去熬奶茶。去骑马学习射箭等等。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也可以叫巅峰体验,当你创造了这些巅峰体验的时候,游客一定会对这座牧场念念不忘。什么叫巅峰体验?我在撒哈拉沙漠,我最感动的一幕是我是骑着骆驼进入到了沙漠深处的营地,所以我跟新巴尔虎右旗的这位牧场主讲,你能不能把你的停车场移到500米、1000米之外,我们所有人都骑着马走进你的牧场,这就叫仪式感的设计。再比如说能不能把餐桌搬到草原上来,让游客在黄昏夕阳下、在星空下吃一顿饭。因为这样更加让人们可以亲近大自然。 还有一点,能不能让游客坐到草原上,听当地的人唱几首草原的歌。只有风的声音,呼麦的声音,马头琴的声音,长调的声音,我想会有人听着听着落泪的。大家想想看,舞台上那震耳欲聋的音乐,其实都没有在草原上迎着风唱出来的更感动人,这才是最珍贵的东西。当我们投入草原的怀抱,用心去聆听,它才是最感动人的时刻,这就叫仪式感的设计。

最后一点叫负责任的旅行,我们要让游客知道游客的责任所在。比如说自驾的游客,绝对不能把车开到草原上,只能跟着老车辙走,比如说走的时候尽量把产生的垃圾带走,比如说绝对不能在草原上丢弃垃圾、抽烟,比如说不惊扰动物等等。 能够做到这些,所有来这里旅游的人们不只是一个游客,他会变成这片草原上的一个新的牧民,在这片草原上他能找到返璞归真,能让心灵真正宁静,能找到人和人之间那种最淳朴的亲密感,能修复人们被现代的焦虑压力已经伤害的千疮百孔的心灵。

希望内蒙古的草原成为每一位游客的心灵的牧场,谢谢各位。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