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30年,市值冲万亿,这一次他却跑到一个遍地是梨的县城!

2021-10-14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

安徽北部,芒砀山脚下,黄河故道边。

循着新汴河的流向,在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名为砀山。

秦设三十六郡,砀郡是其中之一。

刘邦和谋士张良一起,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下邑之谋”。经此一役,刘邦扭转了楚汉之争的劣势,成了笑到最后的那个胜利者。

悠久绵长的历史中,砀山不仅是刘邦的福地,也是五代梁王朱温的故里,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的祖籍。唐代诗仙李白在这里留下了宴嬉台,清真寺闻名遐迩。

黄河曾眷恋这片土地700多年。直到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从兰阴铜瓦厢三堡下无工堤段窜逃,自此改道北徙,不再流经砀山。

千年之后的砀山,告别了绝地反击的汉太祖,迎来了新的荣光:世界梨都、马术名城。

独特的砂土和气候,孕育了高含糖度的水果。吉尼斯纪录认定的世界最大连片果园里,酥梨占据了半壁江山,年产量能达到15亿斤。

不止酥梨,砀山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是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一年的水果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吨,是全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

这些年,砀山县还探索出“生态旅游+休闲运动”发展模式。依托梨花节和采梨节,砀山引来了国际马拉松、国际龙舟邀请赛、国际马术耐力赛等国际赛事,还被中国马协授予“新时代中国马业创新试验基地”称号。

戴了近8年的贫困帽子之后,砀山已经退出了贫困县的序列。但单一的产业结构、孱弱的工业基础,使得如今的砀山,依旧没有完全摆脱“看天吃饭”的宿命。

共同富裕的浪潮下,砀山和数千年前的刘邦一样,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1、担忧

悠久的历史给砀山带来了荣光,但这种光芒掩盖不了经济上的窘境。

过去的2020年,砀山县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315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681元,比起五年前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另一方面,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131元。很明显,原来底子就很薄的砀山离这个数字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9年前,砀山县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2014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2万户、10.24万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村150个,其中贫困村60个。

2020年,在国家的支持下,砀山贫困户已经全面脱贫。贫困的深层次根源,在于产业的孱弱。

《砀山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整个2020年,砀山县生产总值246.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8.1亿元。三大产业的结构占比分别是:

17.0:31.1:51.9。

再看全县从业人员数量,第一产业22.9万人,第二产业9.7万人,第三产业10.2万人。一个明显的趋势是——

第二产业(工业)的底子是比较薄弱的。

而且,在占比本就不多的工业里边,也基本上是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纺织服装等。

▲摘录于《砀山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工业不强,是“世界梨都”难言的忧伤。

2、惦记

离开砀山40多年后,李西廷依然忘不了的,是酥梨的甘甜和乡音的亲切。

1951年,李西廷出生在砀山县李屯村。在那个普遍都不富裕的年代,李西廷抓住了人生中难得的机会。

18岁那年,工程兵援建湖北神农架,李西廷参军了。这是一个大胆的选择,要知道,那时候的机械设备并不完善,工程兵部队需要靠着人力将山与山之间的路给打通,全是苦活和累活。

但也正是那段时光,磨炼了李西廷的心性。他后来回忆:

正是因为受了更难的苦,所以再大再难的事情都扳不倒他。

在这场磨砺之后,李西廷踩准了时代的韵脚。1973年,十年动乱中唯一的那次“高考”,李西廷的数理化考了全县第二名,被中科大录取。

再然后,李西廷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物理所、考取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的访问学者、加入中国最早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安科、从安科出来创立迈瑞医疗……

经由一个细小的“门缝”,李西廷闯出了一个大世界。

时至今日,李西廷创办的迈瑞医疗,已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绝对龙头,市值超过4500亿。其在全球已经建立起九大研发中心,共有超过3000名研发工程师。

  而这个今天还在一线奋斗的“创业者”,依旧惦记着自己出发的地方。

从2004年开始,李西廷陆续捐资645万元,用于建设李屯小学、砀山中学图书馆、唐寨镇侯楼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等。扶贫先扶智,这是李西廷帮助砀山的第一步。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之后,李西廷同样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活动。例如,2017年 12月,宿州市“情系百姓、心系家乡”捐赠仪式上,他捐赠了扶贫资金2000万元;再如,2018年10月的扶贫公益募捐上,他为砀山县捐赠了1000万元。

除此之外,在砀山的健康扶贫、文旅产业扶持等领域,也频频看见李西廷的身影。

但在这个过程中,李西廷感知到,捐款捐物还是不能解决砀山发展的根本问题——工业薄弱。

在多次的实地考察、调研、走访之后,李西廷做了一个决定——

建造砀山迈瑞医疗科技产业园。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是李西廷和迈瑞最初的设想。从长远来看,产业园建好了对迈瑞的长远发展也是一大助力,而砀山要能引进好的产业项目,培养好的人才,从而带动就业,带动经济发展,进而吸引更好的项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3、意外

光建产业园要花四个亿!

在产业园规划过程中,迈瑞医疗相关部门的员工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

他们第一次知道,打地基的时候,竟然会缺土——因为当地是黄河古道,雨季容易产生积水。笔者经过的时候就发现走在乡道上经常看到大片的积水地,而产业园需要装置各种仪器设备,一旦浸水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地基需要加高。但光填土就需要20万方,直接把当地能买的土都买爆了还是不够!

缺土还只是冰山一角。由此折射出来的深层次问题是,砀山的工业基础太差,相关的产业链配套几乎为零。

一个工厂所需的供应链不是仅仅由原材料就可以完成,现代医疗器械行业已经是一个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协同的生态,这意味着任何企业都需要多元化供应链配套才能完成产品的生产。

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问题。这也意味着,只是单纯在砀山建一个产业园,很难引进合适的企业。

那么,砀山的发展,就注定只能走向这个死循环?

共同富裕不是简单的人面、场面,很多扶贫最后又返贫,就在于不可持续。

今年来,集采给迈瑞骨科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骨科器械的量一下子就爆发了!照这样的情形,骨科器械的需求很可能迎来十年十倍以上的需求增长!

如何形成持续造血能力,授之以渔,在帮扶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与企业自身发展很好结合?

受到骨科业务转变启发,迈瑞团队找到了突破口,完全把产业园变成骨科器械的生产基地。骨钉生产、机加工工业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但工艺又不是特别复杂。可为砀山当地提供有技术含量岗位,培养技术人才,留下技能。而骨钉所需的原材料相对简单便于运输,前期所需的人力也可以协调调配。而近年来砀山靠着水果电商发展起来的物流业,也可以完美契合运输环节。

因此2021年6月,迈瑞敲定,产业园全部为迈瑞医疗自用,初步确定为迈瑞骨钉生产、机加工基地。

规划一年之后的2022年9月,厂房建设完工,设备进驻,产品开始打样。

4、技工

工厂还在建设,迈瑞的HR就已经开始高速运转。

这里不是珠三角,不是发个招聘就有一堆人来应聘的大都市,医疗器械的技工人员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迈瑞直接在当地发出了超过一百名员工的招聘需求,所招募到的员工需要在深圳的生产基地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居然高达一年!

有多少企业愿意花一年的时间去给制造员工做培训?培训完之后这些员工会不会流失?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而迈瑞的韧劲和格局就在这些细节上!

对于在砀山土生土长,又外出受过高等教育的魏溪溪来说,最让她开心的事情,则是迈瑞的到来。

在此之前,她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计划着在外地工作或继续深造。因为那时候的砀山,几乎没有好一点的大企业,最知名的都是一些果汁厂和罐头厂。

迈瑞来了之后,已经在砀山本地招聘应届毕业生,计划做一年技能培训就能上岗。除此之外,也面向当地招聘一些专业人才,魏溪溪就是其中之一。

未来,迈瑞产业园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吸纳就业近千人,以项目带动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保障项目长远发展。

5、共富

这个占地面积298亩的地方,建成后将包含9万平米钢结构厂房、玻璃幕墙主办公大楼、综合楼(员工餐厅、商超)、体育馆、国际会议中心等多栋建筑。产业园规划引入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厂商。

迈瑞的落户,将给砀山带来一个新的起点。

最直观的是经济效益。远期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百亿级,这对砀山GDP和税收增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迈瑞给砀山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园,作为中国医疗器械龙头企业 ,迈瑞的到来,也将吸引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蜂拥而至。

此外李西廷还计划在当地投资建立职业学校,把职业教育搞起来!

这些,都将为砀山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做好准备——

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的生物医药产业转移。

未来,“世界梨都”“马术之乡”外,砀山或许还将多一个称号:医疗器械制造之都。

看过很多扶贫,笔者深有感触。有些扶贫把小猪刚送到家里,没过几天就成了下酒菜,有的居然还提出要给他找个老婆。

一个人的物质贫穷可以理解,但是精神贫穷就无药可救!

真正的共同富裕,从来不是存量财富的博弈,而是共同奋斗,是共创、共建、共享。

看完砀山这一城,我终于明白:

这才是迈瑞人追求的可持续共富!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