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心理委员的有效管理与培养

2023-09-07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

作者姓名:宋伊迪

作者单位: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amp;ensp;amp;ensp;:为了深化高校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许多高校对于心理委员制度进行了建设,能够对心理委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培养。本文围绕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开展了研究,提出了心理委员在选拔和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能够推动心理委员制度的规范化和长效化发展。

关键词 :高校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健康

2004年,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首次在全校范围内的2000级至2004级的本硕博各个班级中全部建立了心理委员制度,每班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了各类高校的工作重点之一,再解决一系列的学生心理问题时,逐步使高校心理委员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心理委员的创建

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随后心理委员制度在我国个别高校和中小学得到推广和使用。

二、心理委员的培训

一明确心理委员的职责定位工作模式

高校心理委员的工作重点并不是直接地解决心理问题,而是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反映一些潜在的细节问题,发挥心理委员处于中间位置的作用,所以心理委员的职责可以定位于宣传者、组织者、信息员、助人者四方面。

1.宣传者

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委员,向同学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也是高校心理委员的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针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业余时间都用来娱乐,一般是活跃在网络上,对于一些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所以说心理委员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就显现出来了,心理委员需要传达给同学健康的心理知识,让学生能够对心理健康有基本的认识,同时也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宣传,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来创新心理知识宣传活动。利用微信、QQ、娱乐平台、学校超话、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宣传的有效性。

2.组织者

心理委员需要积极动员和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学校所组织的各项心理健康活动,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时政热点,定期为班级学生组织特色的心理健康活动。这种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的活动,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现状,并且高校学生对于一些社会热点比较关注,这种类型的活动对于学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够大幅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从而帮助心理委员开展后续的组织工作。

3.信息员

心理委员的工作除了要保证学生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活动以外,也要时刻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果发现异常的情况,要及时上报。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并且容易引发严重后果的心理危机,除了会对学生本身造成影响以外,甚至也会对社会造成影响。在遇到这些危急情况时,心理委员不可轻举妄动,首要职责是立即上报而不是主观臆断地分析学生的情况,或是给予学生不正确的心理干预。心理委员的能力有限,在面对一些不确定状况时,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甚至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出现相似的危机事件时应该交给专业人员进行处理,这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最好的解决方案。

4.助人者

高校心理委员也需要扮演助人者的角色,因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心理困扰,这些心理困扰有时甚至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心理委员就需要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鼓励学生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此外也要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委员的关心和情感支持。同时心理委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调节技能,帮助学生调节情绪,达到心理平衡。如果发现学生具有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话,也要及时的劝导,或者是陪同他们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二明确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模式

心理委员自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较高的职业素质能够帮助新的心理委员解决很多类型的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心理委员将自身的工作完成得更加完美。所以学校应该在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和选拔程序上提出一定的要求和规定,确保心理委员能够具备基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1.选拔条件

心理委员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在学生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能够切实投入到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中。2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对于班级或学校所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能够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参加。3本身具备健康的身体状态,并且对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较强的兴趣。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倾听学生心理问题时,能够用较为有效的言语来初步疏导学生,稳定学生情绪。5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工作能力,能够定期向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反映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遇到危急事件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

2.选拔程序

首先每个班级应该设立2名心理委员,可以由自我推荐、同学推荐以及辅导员审核三种方式来进行。在确立心理委员的人选之后,要将名单提交到所在学院心理联络员进行考察。在考察合格之后,学生需要通过一些考试,再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考试之后并且确定学生符合心理委员的相关要求之后即可确定为“心理委员”。除此之外,学生也需要再经过学校规定的心理培训之后才能够上岗试用,不合格的学生需要免除其心理委员的职位。在“心理委员”正式投入工作之后,也要经过试用期培训,在通过培训考核之后由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颁发合格证书,正式任命为班级心理委员。

三明确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模式

在选拔出心理委员之后还不能直接投入到相应的工作中,没有对心理委员进行明确的培训,其相关的工作技能还不够成熟,可能会对心理委员的工作效果造成影响。心理委员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并且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才能够正式投入到工作当中。

1.岗前培训

在这一阶段的培训过程中主要是让心理委员候选人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在经过各种专题学习和培训之后能够利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来切实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在这一阶段中也会对心理委员培训一些助人的技巧,让心理委员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应该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在避免自身不受到危险的基础上,能够将事情处理得更加完美。在这一阶段中,心理委员在接受过培训之后,能够对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进行有效地运用,增强自身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辨别能力。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疏导学生情绪,并且把握事件发生的关键期,提高自身人际沟通和洞察事物的相关能力。“助人技巧”是指让心理委员在一些言语疏通的基础之后,通过一些行动来切实地感知学生的情绪,并且在一系列的行动之后能够给予学生安全感,与学生建立坚固的信任基础,能够有效地帮助心理委员解决学生的问题。

2.岗后培训

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让心理委员通过各种专题学习和培训,在正式上岗之后能够对自身进行不断地“充电”,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学习知识面,并且在培训之后,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学校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号召心理委员参加,例如“情绪管理、情感恋爱”等专题都可以作为培训心理委员的基本主题,同时这些主题也是紧密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此外,也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来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比如说在大一阶段重点开展大学生活适应以及学习方面的培训;而在大二阶段就可以将专题开展的工作重心放在情绪控制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在大三阶段开展情感恋爱、人格完善等方面的培训;在大四阶段开展就业创业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培训。这种循序渐进地培训,对学生具有针对性和连续性的作用。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年级获得符合自身类型的培训,有助于起到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心理委员也能够在这种类型的培训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从而将自身的心理健康工作进行得更加完善。

三、心理委员的激励

一制度保证

明确规章制度能够确定心理委员的地位,学校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文件来确立有关心理委员制度。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于心理委员选拔和培训的重视,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也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来确定制度能够真正为心理委员的工作而服务。在学生的评奖评优等政策方面给予保证,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而言,还是从院系层面而言,二者之间都需要在心理委员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一些要求。切实保障心理委员的地位,给心理委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用强大的机制来支撑心理委员的相关工作,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心理委员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二广泛宣传

广泛的宣传能够将心理委员的相关工作要求和选拔要求传递给学生。特别是在新生入学的阶段,学校的各个部门都应该积极配合宣传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相关工作。让学生对这个工作有充足的了解,在确定自身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技能以后,再参加心理委员的选举工作,就能够减轻心理委员培训和选拔工作的难度。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心理委员制度的相关条件,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心理委员这项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具备强大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才能够胜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配合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将心理委员的相关工作开展得更好。

三措施激励

在进行心理委员培训工作时,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来保障心理委员候选人始终保持较强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以便能够参与到后续的培训中。学校可以考核之后选取“优秀心理委员”,并且通过一些奖励政策来对学生给予奖励。也可以在每学年的心理健康工作考核之后,给予学生奖项,也可以以一些加分的项目来激发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对于获奖的心理委员,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且在培养方面给予学生优先权。这些激励的措施对于心理委员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学生会始终保持较强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也能够成为学生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提高心理委员工作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具有强工作能力的学生参与到心理委员的这项工作中,久而久之就会扩大心理委员在普通学生中的影响力,有助于帮助心理委员在后续的工作中节省时间和精力,进一步突出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倪亚红,赵富春,郁建华.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角色认同质性研究[J].高教学刊,2022,829:158-163.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29.038.

[2]杨薇薇,郑秋强.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01:172-175.

[3]王自华,王丽娟.高校学生心理委员工作能力提升路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3:77-81.

[4]傅源,周宁,李婉秀.高校心理委员选拔和培养方式的现状及创新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109-112.DOI:10.13829/j.cnki.issn.1671-9654.2019.02.024.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