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毛姆:我愿做这个二流作家的二流读者。

2019-01-31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

有人说:

“如果有人能将毛姆的一生写出来,那将比他的小说精彩一百倍。”

在《毛姆传》中,赛琳娜写道:

“毛姆是以下标签的总和——

孤僻的孩子,医学院的学生,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放荡不羁的巴黎浪子,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英国社会名流;

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二战时的宣传家,间谍,同性恋者,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

一、悲惨的童年与严重的口吃

145年前的今天,毛姆诞生在巴黎。他的父母都是英国人,当时做律师的父亲在驻法使馆供职。

毛姆的 8 岁生日刚刚过去6天,深爱他的母亲就过世了,他充满快乐、欢笑的童年戛然而止。此后不久,毛姆开始患上口吃的毛病。

不到十岁,父亲过世,毛姆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

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加上身材矮小、口吃严重,在进入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后,毛姆遭受了长期的校园霸凌,变得内向、敏感、孤僻。

少年时的凄苦,或许是他下笔刻薄而又深怀慈悲的源头。

他本人曾坦言:“你首先应该了解的一点,就是我的一生和我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我的口吃的影响分不开。”

18岁时,他进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在这里,他首次接触了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新戏剧潮流。

同年,他回到英国,因为拒不顺从伯父让他就读牛津大学的安排,他开始了长达5年的习医生涯。

实习期间,他作为助产医师,得以观察和记录人间百态,为他之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岁,他根据自己的习医经历,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他无疑是个讲故事的天才——这本书格外受欢迎,初版两周即告售罄,毛姆决定“弃医从文”。

与鲁迅“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不同,毛姆弃医从文,仅是因为他想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决心要把自己印记在这个时代上”。

但上天并不会因为一个人决定写作,就给他写作上的丰厚回报。

接下来的几年,他又写了若干部小说,这几部小说反响平平。用毛姆自己的话说,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

二、英雄主义与厌女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写出举世闻名的《月亮与六便士》之前,毛姆曾写过30多个剧本。

他的剧本在当时的伦敦红极一时,颇受欢迎。最多的时候,伦敦一年同时上演了四个毛姆的剧。

但他并不喜欢写剧本。而且他的剧本,被后世评价“肤浅”。

他决心继续写小说。

一战期间,时局动荡,他先后做过战地医生、情报人员、间谍与外交大使。战争结束后,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问世。

《月亮与六便士》以画家高更为原型,讲了一个人到中年,家庭美满,生活优渥的保险经纪人,突然离家出走,抛家弃子去学画画的故事。

这部作品大获成功。后来他的作品里,时常会有一个人物,这个人总是试图追寻某种“真谛”,他可以抛弃一切,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还记得《月亮与六便士》当初感动你的那些金句吗?

“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着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抛却婚姻寻求真谛,这便是毛姆式的英雄主义。他不是托克维尔《树上的男爵》式的逃离,而是近乎彻底的犬儒。

如果你以为毛姆自身就是这样一个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因为严重的口吃,在公共场合总是保持着沉静、稳重的形象;但他非常喜欢结交名流。

某种意义上,他就像《刀锋》里的艾略特,出席各种上流社会的盛宴,游历各国,开豪车,住豪宅,情人无数,过着体面而奢靡的贵族生活。

他曾说自己“四分之三是同性恋,四分之一是异性恋”。几乎可以说,他睡遍了半个世界的帅小伙。

他结过一次婚后又离婚,且对方与他交往时,已是有夫之妇;婚后的毛姆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同性伴侣杰拉德一起周游列国,他们去了中国、印度、拉美等地。

神秘的东方也因此成为他小说主人公一生追寻“答案”的地方。

在他的书里,主人公在找到内心的宁静之前,需要完全抛弃物质与感官快乐,最好连婚姻都不要有,因为婚姻,便是最好的“牢笼”意象。

他的笔下,那些走进婚姻的男性,无不是庸俗、势利、未曾触摸到生活的真谛;走进婚姻的女性,更无一不是轻佻、愚蠢、头脑空虚的花瓶。

他的书里唯一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是《刀锋》里的索菲。

她是一个少女时代热爱诗歌和哲学,但丈夫和孩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之后开始酗酒的疯妇;拉里却想要娶她,认为她与众不同;而拉里的初恋得知后气急败坏,设计让她重新酗酒,并逃离了与拉里的婚约,最后死于醉酒。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借书中人物说出了他的观点(或者说是偏见):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货啊?”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毛姆的厌女症比起尼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毛姆书里的女性,只有两种,一种是索菲式的,一种是伊莎贝尔式的。

索菲式的女性更为大胆、不在意世俗评价、尊重自己的内心,但毛姆绝不会给她一个圆满的结局;

伊莎贝尔式的女性,更没有可能获得毛姆的称许。她会过上世俗意义上的“好生活”,但终身不配得到真正的爱情。

换句话说,她不会有灵魂伴侣,因为在毛姆看来,她根本没有灵魂。

借《面纱》里的细菌专家沃尔特先生之口,毛姆说出了他对绝大部分女性的刻板印象: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

三、二流作家

毛姆称自己是“二流作家中排在前面的一个”,这不是谦虚,更不是自我标榜,而是一贯刻薄的毛姆对自己的客观评价。

他太擅长讲故事,太擅长抓住观众的心了。他的书过分畅销,因而也让他他收获了金钱和名声;但在英国这个遍地是严肃文学的国度,“畅销”天然等于“不入流”。

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在文章里说,毛姆下笔全是陈词滥调,他确信毛姆是个二流作家。

英裔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更刻薄,他评价毛姆是“日复一日按斤按两地产出三流文字”。

并非只有严肃作家才是一流,正如并非摇滚才是音乐一样;面对一眼望不到底的人性深渊,和颠沛流离不可知的命运,他更愿意做一个无所偏袒的观察者。

我相信,那些一流作家,毛姆自己极力推崇的那些——乔治艾略特、菲尔丁、斯威夫特等,他们的高度,是毛姆自知一辈子无法企及的:

“即便是上帝握着他们的手来写,也不会写得更好了”;

而毛姆望着自己与他们之间真实存在着的宽广的、令人绝望的鸿沟,发自内心地承认,自己跟他们比起来,只能是二流。

这个二流作家也有不少名家拥趸。马尔克斯说毛姆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奥威尔说现代作家里毛姆对他影响最大,村上春树更是对毛姆赞誉有加。

张爱玲受毛姆影响至深,他们对人性同样的失望,对虚伪、势利、冷酷的人与事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和嘲讽,几乎不留余地。

据说连英国首相丘吉尔都害怕他的毒舌,和毛姆立下君子协定:“以后你不取笑我,我也永不取笑你。”

毛姆的作品里真正迷人的,是他对于人性极深的洞察。评论家希瑞尔·康纳利评价毛姆:

“这个我们最世故的小说家,着迷的却是那些抛弃世界的人。”

《刀锋》、《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面纱》……

他笔下的主人翁做出了我们心里曾经无数次想要做出的重要决定,并且真正行动了起来。他们代替我们从世俗出发,去寻求内心的安宁,而毛姆给了他们一个不错的结局。

留下这些真正困于生活囹圄里的我们,得以在令人沮丧的现世之外,有一个栖身之所。

毛姆在他的读书随笔《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说:

“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

至此我只能说,我是毛姆这个二流作家的二流读者;我能看见并认同他所点亮的理想主义的微光,并为之欣喜;

但在我短暂的一生中,可能永远都不会跟从那束光,但也绝不会让它熄灭。

在《毛姆传》的结尾,赛琳娜写道:

“他对艺术的热爱以及诚心的奉献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受欢迎也最多产的作家。

可以这么说,他将再次抓住未来几代人的心,他的位置稳如磐石:萨默塞特毛姆,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选题:阿庚

作者:阿庚

编辑:阿琛

一场“外卖”引发的“血案”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