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文化》发行突破10万册,教你如何用文化管理企业

2023-01-06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预言过: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与世界分享管理的奥秘。长期以来,很多人一直在寻找一家以本土文化为根基,具有现代管理智慧的企业。

2022年,《方太文化》一书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上市,短短10个月的时间,发行就突破了10万册,方太到底做对了什么,让这本书能在短时间内被众多读者所推崇?从企业发展结果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样一家把传统文化与科学管理融在一起的企业,用22年时间就跨越百亿规模,团队从几十人发展为16000多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方太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即业务,让文化回归于人,通过人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1672988157523.jpg

也许提到方太,很多人的首个反应都是厨房电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一家全员每天都要读经的企业。从总裁到保洁阿姨,每天都要拿出一刻钟来阅读国学经典,不仅要读,还要做到知行合一。比如说,方太内部还推行了一项持续多年的股权激励制度,就处处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这项制度规定,只要是在方太入职满两年的员工,不需要任何投资就能享受企业每年的利润分红。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给员工干股,发福利嘛,这有什么难的?可是管理过企业的人都知道,作为股权激励的福利首先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如果是按儒家的“仁”的价值观,全员都给分红就好了,但是平均主义的后果就是提不起干劲,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如果按市场原则,只奖励核心骨干,最大化的激励核心人员的能动性,但更多的普通员工就弱化了归属感。所以,儒家文化与绩效管理就出现了矛盾。如何解决这样的冲突呢?方太的价值观是在仁的基础上追求“合理的不公平”,普惠和差别共存。所有人都可以拿到分红,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拿一样的分红,根据能力大小、职位高低和出勤率来发放不同额度的股份。这样,公平有了效率也有了。

1672988180511.jpg

中高管有了高分红的激励,自然会全力以赴提升业绩,接着又会出现第二个问题。高管不需要投资拿到的股份也意味着做出高风险决策后可以享受收益,但不需要承担后果,出了事大不了溜之大吉。如果按西方管理学的标准,这项权责失调的制度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儒家的形而上学强调中庸。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解释中庸的中字是互为矛盾的两股力量的调和。方太用中庸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化整为零,博弈制衡。把集团公司和事业部及子公司的财务分离,彼此独立核算。让做重大决策的高管只拿集团公司的利润分红,而事业部负责人和分公司主管拿所在部门的分红。用大部分人的利益来约束少数决策者的责任。

中高管的责任与权利统一了,但是问题并没有结束。因为企业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孤岛,而是市场大生态中的一环。方太能给分红,其它企业可以用股权来挖人。尤其是上市公司可能会说,你到我这来我给你股票,这句话的力量对于没上市的公司可以说是碾压式的。所以,这项制度遇到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用有限的权利来获得并留住市场中最优质的人才。

面对这个问题,方太的态度是儒家心学里的“致良知”,他们认为,一个真正的人才不仅会关注物质激励,也会寻求文化的认同,为了股票套现进入一家企业和与一家企业一同成长并分享成长的收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峰值体验固然具有诱惑,但是让平凡的日常成为时间的朋友才是人内心最本真的渴望。所以,方太坚持人在股在,人走股消,把最大的利润留给相信自己、相信长期主义的人。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有限公司曾做过一份敬业度调查,结果是方太以87分的成绩超越全球最佳雇主的平均水平。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如果领导者只想驾驭和控制,这家公司只会有制度,而非有文化。文化一定是超越个体,引起集体共鸣和升华的产物,在所有和经营相关的品类里,没有什么比企业文化更虚实难辨的了。虚的是,人人都谈使命、愿景、价值观,落实到自己的企业却成了文字拼凑;实的是,做得好的企业似乎都有自己的文化,或者确切的说都有独特的风格,这些风格驱动着整个组织规范有序的运行。在方太,这一点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1672988207906.jpg

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方太用文化管理企业的案例也被哈佛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相继收录。在这本从百万字原始素材整理萃取出的图书中,你可以完整学习到一家标杆企业在管理、创新、人才等多个方面的长期经营理念。

1672988222267.jpg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