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水土保持观念-绿泽源生态文明进校园

2020-07-28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

    2019年11月28日,政和县外屯乡中学,传来欢声笑语,福州市绿泽源环保公益服务中心携福建农林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同学志愿者和福建农林大学老师杨志坚展开了一场新的生态文明公益教育的探索。外屯乡位于政和县,是政和县经济较为不发达的乡镇,外屯乡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地质公园佛子山、廊桥等诸多景点,但是巨大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形成相应的气候,而且锥栗林的不科学种植更是加剧了当地水土流失的情况,所以,如何保护好这里的植被,如何利用生态优势,让农民富起来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此次活动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教育扶贫,发展生态文明教育新模式,从中学生角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爸爸,你不应该随地吐痰,会不文明,丢人的”,“好的,孩子,爸爸以后不会啦”。“哎,这里不能随地吐痰”,“你管得可真的宽”。孩子慢慢的成为了家长的小老师,一些无论外面的人怎么说都不能理解的话,通过孩子告诉父母,父母大多数都会注意,我们生态教育也是这样,由于乡村大多数的父母知识水平较低,所以在农活很多方面继续沿袭着以前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外屯乡等地锥栗的问题,由于以前政策的影响,导致锥栗林有大部分种植在25°的陡坡上,水土保持法有规定禁止在25°以上的山坡进行耕作,因为其导致水土流失的概率是100%,所以导致外屯乡锥栗林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再有不科学的采摘-会在采摘前把锥栗林林下的所有杂草清理干净,进一步加剧了锥栗林的水土流失,如何改变这种观念,如何进一步在保证农民收益的情况下改造,道路是艰难漫长但是又是迫不及待的,我们通过把生态文明的思想通过课堂传递给同学,再由同学回家传递给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种教育新模式。  

    公益自然教育-绿泽源在路上,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儿童,父母大多进城务工,他们与上一辈一起生活,教育他们的工作也从父母手中转移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手中。在老一辈的生活经历中,是缺乏环保意识的,自然也很难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保教育。他们很难正确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很难将爱护环境保护自然防止水土流失当成自己的义务。我们将为他们准备宣传画册,提供免费的环保小课堂,将他们的生活与水土保持工作联系起来,补齐他们缺少的环保意识。为此我们针对乡村学生的特点,设计规划,具有乡村特色的生态环保公益宣传小课堂,干旱季节注意节水,人居环境整治,旱厕的改造等乡村生态文明政策与思想,通过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在宣传后,志愿者们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对一的交流,并且比此交换了联系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同学们与志愿者沟通十分火热,大学生对话中学生,主要通过聊大学生活,引导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教授学习方法,在学习、生活上建立联系,做同学们的引路人,此次活动,激发了学习潜力,推动了外屯中学的教育,提高成绩,树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的目标。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