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破圈”新引擎,为新质生产力强基赋能
2024-03-30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次当下,“新质生产力”成热词,如何创新“破圈”,为新质生产力赋能,这是很多行业都在集中思考的“引擎”点。职业教育作为能够持续为社会输送创造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也在逐步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教育教学方式,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强基赋能。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考量点,职业教育的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和职业适应性,提升与行业、企业的粘合度,促进产教融合资源供给模式的优化与增效,提高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精准度和人才培养的匹配度。
新华 向“新”而行,开启强基赋能计划
IT人才双选会暨高技能培训中心产品发布会活动现场
职教“破圈”,向“新”而行。3月28日,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IT人才双选会专场暨高技能培训中心产品发布会隆重举行。本次发布会旨在应网络智能安防、AIGC短视频运营、新电商运营、无人机培训、PLC自动化培训等新兴行业发展需求,打造一个集智慧赋能、专业升级、校企共育、就业服务于一体的职教新通道。
本次活动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石家庄市桥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河北冀联、河北鑫烁、石家庄燕晋、河北艺盛家、安徽佐标等多家企业和单位的积极参与,活动现场大咖云集,共同见证了新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升级。
创新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
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邓兴华校长致辞
活动伊始,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邓兴华校长致辞,邓校长表示,新华致力于互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多年,今天的IT人才双选会暨高技能培训中心产品发布是新的契机,这将意味着学校在产教融合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新华学子的就业搭建起了更为宽阔的通道。
邓校长坚信,创新升级产教融合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希望各级领导、各界朋友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到新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行列中,为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技能人才紧缺, “春风行动”集结出发
河北冀联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代表人吴晓明讲话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人,但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河北冀联人力资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代表人吴晓明吴总在活动中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职业教育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新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随市场需求灵活设置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兴专业,同时强化校企共育,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是新华就业率多年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砝码。
7家企业向新华学子发出人才集结令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河北鑫烁、石家庄燕晋、河北艺盛家、安徽佐标等7家企业负责人齐上台,向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学子发出“春风行动”人才集结令,招贤纳士,为新华高技能人才的就业服务注入了新动力。
专业 产品解读 , “职赢未来” 谋定新篇
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校长助理范晓燕解读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产品
高技能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专业产品是硬核。在发布会上,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校长助理范晓燕就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产品进行了详细解读,针对新产品网络智能安防、AIGC短视频运营、新电商运营、建筑空间设计、影视动漫、无人机培训、PLC自动化培训七大专业方向,做出了规划和布局。相信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新产品的加持下,新华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会做出更好的成绩。
高技能培训中心 暨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 基地 揭牌仪式 启动
河北新华高技能培训中心产品发布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
活动现场,河北新华高技能培训中心产品发布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同时进行。河北鑫烁、石家庄燕晋、安徽佐标等7家企业与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达成了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合作意向,与会领导共同推动启动杆,全校师生一起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I T 人才招聘会如火如荼, 7 0 余家企业诚聘新华毕业生
中国东方教育集团就业部陈永佳经理宣布IT人才双选会正式开幕
最后,中国东方教育集团就业部陈永佳经理宣布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IT人才双选会正式开幕。据悉,本次人才双选会吸引了河北省内外70余家单位来校招聘新华IT高技能人才,希望各位新华毕业学子能在本次人才双选会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桥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振国等领导莅临参观指导
招聘会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现场,石家庄市桥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振国等领导莅临参观指导,对新华举办这样高规格的专场招聘会给予了高度评价,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对本场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
IT人才双选会如火如荼开展
新华学子自信选择理想工作
石家庄新华电脑学校IT人才双选会暨高技能培训中心产品发布会圆满结束,新华将继续坚守职业教育定位,不断改革创新,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职教新贡献。图片拍摄:刘志甲 刘志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