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新”得民心——聊城市雨污分流工程施工侧记

2022-07-21 来源:互联网 网络编辑:编辑 阅读

雨季来临前夕,封闭了120天后的聊城市昌润路雨污分流工程通车后,项目周边整体环境焕然一新,地下管道改造完成,道路翻新后干净整洁,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一)打通“水城”新动脉

“路口通车后这一个月,下雨天马路再也没淹过,以前下点小雨,路上就要铺上几块砖头好让我们踩着过去,现在下雨再也不积水了,今年夏天舒心了。”聊城市民吕先生居住在昌润路附近,作为雨污分流改造的直接受益者,他对这项工程夸赞连连。

过去的昌润路雨水、污水合用一条排水管道,导致管道淤积严重,严重影响强降雨时段的积水外排,甚至造成污水外溢,影响群众的生活。项目施工将管道更换为雨污分流管,实现了“污水进渠、雨水进河、各行其道”,也使得道路更加干净整洁,提高了城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而这只是中建筑港承建的聊城雨污分流工程的一个缩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规模持续扩张,与此同时地下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也相继爆发。城市更新,要“面子”,更要“里子”。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就是更新“里子”的重要内容。

中建筑港承建的聊城雨污分流工程包含聊城市城区西北片区水环境治理工程、聊城市主城区昌润路、湖南路及聊阳路水环境治理工程、柳园路(湖南路-东昌路)雨污分流等项目(施工)标段二等施工区域。这项工程涉及雨污分流、人行道改造、照明、雨水污水系统及道路交通信号和监控设施建设等具体内容。项目创造性采用联网联动的智慧管理模式,秉承“以人为本、城水和谐、保护水质、尊重自然”的原则,以新模式引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聊城破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脆弱”三大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打通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水城”新动脉。

自中建筑港2020年进驻聊城以来,兴华路、振兴路、建设路、昌润路等一批重点雨污分流改建项目相继完成,雨污分流系统投入使用,污水全部汇集入渠,雨水流入周公河、徒骇河等水体,保障水体生态质量的同时也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压力,杜绝了雨季部分道路雨污合流外溢的问题,化解老城区曾经“逢雨必涝”的尴尬场面,打通“水城”新动脉。

  (二)让民生工程更得民心

聊城雨污分流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百年工程,与城市发展休戚相关,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项目团队全方位、全过程助力城市品质提升,让民生工程更得民心。

青年渠下穿二干渠箱涵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差,为疏干基坑内地下水,降低水位以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并减少对原状土扰动,项目团队创新性采用“轻型井点”和“砂管井”相结合的方式,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高度,将其降至安全的水头高度,以防止基坑底部管涌的发生,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及边坡的稳定性,解决了基坑明水和地下水丰富易塌方的难题。

为在汛期前打通聊阳河末端出口,在确保施工期间徒骇河大堤堤身安全的同时不中断大堤道路交通。项目部将原方案使用盾构机代替原有人工开挖方案,一方面解决了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实现24小时不间断施工。最终,项目在8月份抗击台风“烟花”中发挥关键作用,解决了城区东南片区排涝难题。

此外,项目团队还积极开展创新研究活动,研究“提高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一次合格率”的课题,形成工法,有效提高了检查井盖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通过课题开展衍生出一项“一种井盖转运、调平、安装设备”发明专利,以及“一种井盖吊装专用组合式环箍吊带”等3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目前已经通过评审;并利用BIM技术模拟施工过程,制作“防沉降井盖安装”可视化交底视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

项目建设期间还积极对接聊城市总工会,以聊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依托,加入“聊城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宣讲团”,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有效发挥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与东昌府区总工会揭牌“职工之家”和“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切实把工会组织温暖送到基层、送到一线。

雨污分流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1年汛期,项目已完工区域未出现积水现象。聊城市政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将继续秉承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助力“道通路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魅力新街区建设。

(文/赵家宁 尹雪飞)

分享到:
至顶 反馈 至底